胆管梗阻是指胆管内的胆汁流动受到阻碍,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的一种疾病。
胆管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炎症狭窄等。当胆管发生梗阻时,胆汁会在胆管内积聚,引起胆管扩张和压力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腹痛、发热等症状。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由于胆汁中的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进而进入血液所致。腹痛通常位于右上腹,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发热则可能是由于胆管内细菌感染引起的。
诊断胆管梗阻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并进行肝功能检查、血常规、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以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和程度。
治疗胆管梗阻的方法取决于梗阻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胆管结石引起的梗阻,可能需要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手术取石来解除梗阻。对于胆管肿瘤导致的梗阻,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或放置胆管支架来缓解梗阻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出现黄疸、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预防胆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