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女性。炎症主要累及膀胱黏膜,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血尿。
急性膀胱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这些细菌通常经尿道逆行感染进入膀胱,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存在尿路梗阻等因素时,更容易发病。性生活、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也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急性膀胱炎的症状较为典型,患者会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每次尿量减少,且排尿时会有烧灼感或刺痛感。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尿液浑浊,甚至出现血尿。如果感染严重,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对于急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尿液检查等。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并采集尿液样本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确定致病菌。
一旦确诊为急性膀胱炎,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是关键,医生会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症治疗则主要是缓解尿路刺激症状,如使用解痉镇痛药等。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促进病情恢复。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急性膀胱炎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内裤;性生活后应及时排尿,以冲洗尿道;避免憋尿,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多喝水,保持充足的尿量,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