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是在超声的引导下,将穿刺针、导管或其他器械通过皮肤或体腔进入体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它是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精准、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
介入性超声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在诊断方面,它可以通过穿刺获取细胞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期。例如,对于肝脏、胰腺、乳腺等部位的占位性病变,介入性超声可以引导穿刺活检,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治疗方面,介入性超声可以进行囊肿穿刺抽吸、脓肿引流、肿瘤消融等操作。例如,对于肝囊肿、肾囊肿等良性病变,通过穿刺抽吸囊液并注入硬化剂,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肝癌等恶性肿瘤,超声引导下的肿瘤消融术可以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
介入性超声的操作过程通常需要在超声实时监控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路径,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在操作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如禁食、完善相关检查等。操作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观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介入性超声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