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脏病是指心脏瓣膜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引起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心脏瓣膜如同心脏内的单向阀门,确保血液在心脏内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当瓣膜发生病变时,如狭窄或关闭不全,就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瓣膜狭窄会使血液通过瓣膜的阻力增加,心脏需要更加用力地收缩才能将血液泵出,久而久之会导致心脏肥厚和功能衰竭。瓣膜关闭不全则会导致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反流,增加心脏的负担,同样也会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引起瓣膜性心脏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性畸形、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退行性变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诊断瓣膜性心脏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心脏功能,手术治疗如瓣膜置换术和瓣膜修复术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介入治疗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适用于部分患者。
对于患有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