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发生于妊娠晚期至产后 6 个月内的心肌病,以心肌病变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导致心肌受损。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也可能与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生有关。
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等心力衰竭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栓塞等并发症。诊断围产期心肌病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围产期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休息、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等一般治疗措施,以及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药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心脏移植等。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控制盐和水分的摄入。同时,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