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牙根断了可能是牙齿解剖结构异常、拔牙技术不当、牙根病变、外力撞击、牙钳选择不合适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手术取出、观察等待等。
1. 牙齿解剖结构异常:牙根形态复杂、弯曲、肥大等解剖结构特点,增加了拔牙时牙根折断的风险。对于较易取出的断根,可在直视下用牙挺或根尖钳取出;若断根位置深在,手术视野不佳,可能需翻瓣去骨后取出断根。
2. 拔牙技术不当:拔牙过程中用力不当、方向错误,过度使用暴力等都可能导致牙根折断。应根据断根情况,选择合适器械,轻柔操作取出断根;若断根残留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在严密观察下暂不处理。
3. 牙根病变:牙根发生炎症、吸收等病变,使牙根质地变脆,拔牙时容易折断。先控制炎症,如遵医嘱口服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颗粒,待炎症缓解后,再根据断根情况决定是直接取出还是观察。
4. 外力撞击:拔牙时受到意外的外力撞击,导致牙根折断。尽快评估断根情况,能立即取出则在严格消毒下用合适器械取出;若条件不允许,可先进行简单处理,待后续再处理断根。
5. 牙钳选择不合适:牙钳与牙齿不匹配,不能有效夹住牙根,拔牙时易导致牙根折断。更换合适牙钳,重新尝试取出断根;若断根难以取出,可考虑借助显微镜等设备辅助操作。
拔牙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防止血凝块脱落。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过热、过硬食物,以清淡软食为主。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