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胆道闭锁是一种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并可导致淤胆性肝硬化而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疾病。
胆道闭锁的主要特征是胆管的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胆管逐渐狭窄和闭塞。使得胆汁无法正常排出,淤积在肝脏内,引起肝脏损伤和一系列的症状。患儿在出生后1 - 2周后,开始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样,尿色加深。随着病情的进展,患儿会出现肝脏肿大、质地变硬,晚期可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
目前,胆道闭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有关。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葛西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常用方法。如果手术不能缓解病情,或者患儿已经出现了肝功能衰竭,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
对于新生儿,家长应密切观察其皮肤颜色、粪便颜色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对于已经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患儿的饮食和护理,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