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指将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减少高血糖或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损害,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的,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控制在 3.9 - 7.2mmol/L 之间,餐后 2 小时血糖应小于 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 7.0%。要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饮食控制是血糖控制的基础。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体重、活动量和血糖情况,合理安排饮食,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均衡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适量的运动对于血糖控制也非常重要。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
药物治疗也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仍不理想,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按时按量服用,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血糖监测也是血糖控制的重要环节。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便及时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患者在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同时还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吸烟和饮酒;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