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胆囊炎是指小儿胆囊发生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由细菌感染、胆囊管梗阻、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患儿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胆囊穿孔等并发症。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细菌感染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当细菌经胆道逆行进入胆囊,或经血行、淋巴途径播散至胆囊时,可引发炎症。胆囊管梗阻也是导致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因素,如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等堵塞胆囊管,使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容易诱发炎症。创伤、化学刺激等也可能引起小儿急性胆囊炎。
对于小儿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患儿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小儿急性胆囊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无明显并发症的患儿,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禁食、补液、抗感染、解痉止痛等。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患儿出现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胆囊。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感染。如果孩子出现腹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