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需重点关注饮食营养、定期产检、适度运动、环境防护等事项。这些措施既能保障母体健康,也有助于胎儿正常发育,需根据个人情况科学调整。
1. 饮食营养:孕妇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补充400-800μg叶酸,增加优质蛋白质和铁钙摄入,避免生冷海鲜、未熟肉类及过量咖啡因。建议少量多餐,妊娠中晚期每日增加300-500kcal热量,血糖异常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
2. 定期产检:孕早期每4周、中期每2-4周、晚期每周进行产检,按时完成NT检查、唐筛、大排畸及糖耐量试验。胎动监测需从28周起每日固定时段记录,发现胎动异常应立即就医,高危孕妇需增加监护频率。
3. 适度运动: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游泳或散步,避免仰卧位锻炼及剧烈跳跃。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环境温度不超过28℃,出现宫缩、出血或头晕需立即停止。
4. 环境防护:远离电离辐射、重金属及有机溶剂,新装修房屋需通风3个月以上。减少染发美甲频次,慎用含维A酸护肤品,避免接触猫砂以防弓形虫感染,工作压力大者需及时调整岗位。
孕期健康管理需要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保持7-8小时夜间睡眠并安排30分钟午休。注意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700ml,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沐浴水温控制在38℃以下。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异常水肿或阴道流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按时记录血压、体重等基础数据。心理方面可通过冥想、母婴交流等方式缓解焦虑,家人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共同学习分娩及育儿知识,为新生儿到来做好全面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