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的止痛药常见的有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局麻药、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等。
1.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在缓解术后伤口疼痛、炎症引起的疼痛方面效果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少,常见的有胃肠道不适等。
2. 阿片类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能有效缓解中至重度疼痛,像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这类药物镇痛效果强大,但有一定的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使用时需严格把控剂量和使用时间,多在术后疼痛剧烈时使用。
3. 局麻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来发挥作用,可用于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等。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能在手术部位或特定神经区域产生麻醉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常用于一些小型手术或局部疼痛的控制,安全性较高,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毒性反应。
4. 抗癫痫药:原本用于治疗癫痫,后来发现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疗效。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可调节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少异常放电,对于术后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副作用可能包括头晕、嗜睡等。
5.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免疫作用,能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如地塞米松等,可辅助其他止痛药用于缓解术后疼痛,尤其适用于伴有明显炎症水肿的情况,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有较多不良反应,如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
使用术后止痛药时,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疼痛程度、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如实告知自身感受和身体反应,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既能有效缓解疼痛,又能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