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真菌感染可能是局部卫生不良、肥胖多汗、长期使用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接触感染源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保持清洁、改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等。
1. 局部卫生不良:肛门部位褶皱多,若日常清洁不到位,粪便残留等易滋生真菌。应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尤其是排便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爽。可使用温和的无刺激清洁产品,如温和的沐浴露。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以免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
2. 肥胖多汗:肥胖人群肛门周围皮肤褶皱处易出汗,为真菌营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要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实现。日常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不透气的衣物。出汗后及时清洗并擦干肛门周围皮肤,可适当使用爽身粉保持干燥,但注意不要涂抹过多。
3. 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体内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真菌趁机大量繁殖。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使用。若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遵医嘱用药,以调节肠道菌群。
4. 肠道菌群失调:饮食不均衡、不良生活习惯等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增加肛门真菌感染风险。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避免过度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在医生建议下服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布拉氏酵母菌散,遵医嘱用药。
5. 接触感染源: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公共马桶、毛巾等可能感染真菌。尽量避免使用公共马桶,若使用可先垫上一次性马桶垫。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对家中的卫生洁具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日常要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选择合适的贴身衣物,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