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小便处痒可能是局部卫生不良、尿液刺激、过敏反应、外阴炎、尿道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保持清洁、避免刺激、使用药物等。
1. 局部卫生不良:女性外阴褶皱较多,若不注意清洁,尿液、粪便残留等易滋生细菌,引发瘙痒。日常应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从前向后冲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爽。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破坏阴道酸碱平衡。
2. 尿液刺激:长时间憋尿、饮水过少致尿液浓缩,其中有害物质刺激尿道和外阴,引起瘙痒。要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避免憋尿。增加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 1500 - 2000 毫升水,稀释尿液,减轻刺激。
3. 过敏反应:使用了不合适的卫生用品,如卫生巾、护垫,或对内裤材质过敏等,可引发过敏瘙痒。需及时更换可疑过敏物品,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症状较轻者,用清水清洗后,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症状较重者,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依巴斯汀片。
4. 外阴炎:多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等。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遵医嘱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坐浴,然后涂抹克霉唑乳膏、红霉素软膏、达克宁软膏。
5. 尿道炎:不洁性生活、局部抵抗力下降等易引发尿道炎,出现瘙痒、尿频、尿急等症状。注意个人卫生,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遵医嘱服用三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
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选择舒适透气的衣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瘙痒症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