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骨折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等方法处理。
1. 休息制动:脚趾骨折后,受伤部位需要充分休息,减少活动,避免骨折断端因活动而移位加重损伤。可使用拐杖辅助行走,让受伤的脚尽量不承重。同时,使用支具或夹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限制脚趾的活动范围,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这样能防止骨折处受到外力干扰,促进骨折部位的初步愈合。
2. 物理治疗:在脚趾骨折早期,可进行冷敷,如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在骨折部位,每次15 - 20分钟,每天数次。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肿胀和疼痛。在骨折中后期,可进行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吸收,利于骨折愈合。还可采用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手段,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增强组织修复能力。
3. 药物治疗:可使用活血化瘀的云南白药膏,将其贴于骨折部位附近皮肤,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淤血肿胀。口服接骨七厘片,其具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胶囊,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让患者更舒适地休息,利于身体恢复。
4. 复位固定: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情况,可通过手法复位,凭借专业手法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接近原来的位置,然后用石膏或小夹板进行外固定。石膏固定能提供稳定的支撑,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小夹板固定则相对灵活,且能根据肢体肿胀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复位固定,使骨折断端保持良好的对位对线,为骨折愈合提供有利条件。
5. 手术治疗:若骨折移位严重、手法复位失败或为开放性骨折等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切开皮肤,直视下将骨折断端准确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部位固定牢固。这种方法能直接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保证骨折愈合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骨折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恢复期间,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促进骨折愈合。避免过早下地负重行走,防止影响骨折愈合或导致再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