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减退,直至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毒素潴留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病因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
1.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这是引发尿毒症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多种免疫反应异常、感染因素、自身免疫紊乱等都可能诱发。长期的炎症刺激会持续损害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随着病情进展,肾脏逐渐失去正常代谢和排泄功能,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2.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会对肾脏的微血管造成损害。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等结构在高糖环境下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肾脏滤过功能逐渐下降。早期可能出现微量蛋白尿,随着病情恶化,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症状相继出现,最终引发尿毒症。
3. 高血压肾病: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硬化,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肾脏为了维持正常功能,会出现代偿性肥大,但长期的压力负荷过重会逐渐损害肾脏的实质细胞,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当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肾脏功能会不断恶化,进而发展成尿毒症。
4. 多囊肾: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肾脏会出现多个大小不等囊肿。随着年龄增长,囊肿会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的肾组织,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囊肿的存在还容易引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发展为尿毒症。
5. 梗阻性肾病: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梗阻,如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都可能导致尿液排出不畅,肾盂内压力升高,肾实质受压,引起肾积水。长期的梗阻会损害肾脏功能,若不及时解除梗阻,肾脏功能会逐渐恶化,最终引发尿毒症。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盐、糖、脂肪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避免滥用药物,减少对肾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