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常见类型有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结核性乳腺炎、乳腺脂肪坏死性乳腺炎等。
1. 乳汁淤积性乳腺炎:乳汁排出不畅,在乳腺内淤积形成硬块,乳房局部可出现胀痛,皮肤温度可稍高,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通过及时疏通乳管,排出淤积乳汁,症状多可缓解。
2.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多由乳汁淤积基础上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乳房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脓肿,触诊有波动感。
3. 浆细胞性乳腺炎:常因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内脂质分泌物积聚等引发,表现为乳房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疼痛,部分患者乳头可出现溢液,病情易反复。
4. 乳腺结核性乳腺炎:较为少见,多继发于肺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等,病程进展缓慢,乳房内可触及结节,质地较硬,可与皮肤粘连,后期可形成寒性脓肿、窦道等。
5. 乳腺脂肪坏死性乳腺炎:多因乳房局部脂肪组织受到外伤、手术等损伤后发生坏死、液化,形成肿块,肿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可有压痛。
哺乳期女性若出现乳房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乳腺超声、血常规等,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保持乳房清洁,按需哺乳,防止乳汁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