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CT检查可发现肝胆结石、脂肪肝、肝胆肿瘤、肝硬化、肝胆血管病变、先天性肝胆畸形等疾病或异常。
1. 肝胆结石:CT能清晰显示高密度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数量,包括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尤其对钙化结石灵敏度较高,同时可评估胆管扩张程度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2. 脂肪肝:通过CT值测量可定量分析肝脏脂肪浸润程度,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低于脾脏,严重者肝血管显影模糊,还可区分弥漫性与局灶性脂肪肝。
3. 肝胆肿瘤:CT可检测原发性肝癌、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等占位性病变,通过增强扫描观察肿瘤血供模式,帮助区分良恶性,并评估肿瘤分期及周围血管侵犯情况。
4. 肝硬化:CT显示肝脏表面结节状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脾脏肿大及门静脉增宽等特征,增强扫描可见再生结节与纤维间隔形成的马赛克样强化。
5. 肝胆血管病变:CT血管成像CTA可诊断门静脉血栓、肝动脉狭窄或动脉瘤、布加综合征等血管异常,评估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6. 先天性肝胆畸形:包括Caroli病肝内胆管囊状扩张、胆道闭锁、多囊肝等罕见结构异常,CT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解剖变异及继发性并发症。
定期进行肝胆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尤其对于长期饮酒、肥胖、肝炎病毒感染等高危人群。检查前需配合医生要求禁食或服用造影剂,检查后适当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若发现异常结果,应及时结合血液生化、超声或MRI进一步确诊,避免自行解读报告延误治疗。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并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影像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