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脚崴了应根据运动姿势不当、热身不充分、场地不平整、鞋子不合适、关节稳定性差等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休息、冰敷、加压包扎等。
1. 运动姿势不当:在打球过程中,突然的扭转、急停或不正确的落地姿势,都可能使脚踝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崴脚。应立即停止运动,找安全处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受伤部位负重。72小时内间断冰敷,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减轻肿胀疼痛。可使用云南白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消肿止痛酊,遵医嘱用药。
2. 热身不充分:身体未充分预热,肌肉、关节灵活性不足,在突然剧烈运动时,脚踝容易失去平衡而崴伤。崴伤后先进行简单的固定,可用弹力绷带适度包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可口服三七伤药片、跌打丸、活血止痛胶囊,遵医嘱用药。
3. 场地不平整:坑洼、凸起或过于光滑的场地,增加了崴脚风险。受伤后要避免伤处二次受伤,尽量保持静止。若疼痛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洛索洛芬钠片止痛,遵医嘱用药。
4. 鞋子不合适:鞋子不合脚、缺乏支撑或鞋底过硬,无法提供足够保护,易引发崴脚。尽快更换合适鞋子,给予脚踝良好支撑。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也可采用按摩手法,由专业人员操作。
5. 关节稳定性差:本身脚踝关节周围韧带松弛或曾有过崴脚史,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更易再次崴脚。可进行康复训练,如脚踝的屈伸、旋转运动,增强关节稳定性。佩戴护踝等辅助器具,提供额外支撑。可配合针灸、理疗等方式。
崴脚后要注意近期避免剧烈运动,让受伤部位充分恢复。日常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合适场地和装备。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