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常见的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复合材料等。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可塑性,能承受较大的应力和变形。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不锈钢、钴铬合金和钛合金等。不锈钢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但在体内长期存在可能会释放金属离子。钴铬合金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好,常用于关节置换等。钛合金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质量轻,弹性模量与骨组织相近,能减少应力遮挡效应。
2.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具有质量轻、耐腐蚀、组织相容性较好等优点。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常用于骨水泥,可在短时间内固化,起到固定假体或填充骨缺损的作用。但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弱,长期在体内可能会出现老化、降解等问题。
3. 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能与骨组织形成紧密的结合。如羟基磷灰石HA,其成分与人体骨组织中的无机成分相似,可诱导骨组织生长。但生物陶瓷材料的脆性较大,力学性能较差,通常不能单独作为承重的内固定材料使用,常与其他材料复合应用。
4. 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在体内能逐渐降解并被吸收,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的麻烦。常见的有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及其共聚物等。这类材料的力学性能会随着降解过程逐渐降低,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部位和固定时间要求进行考虑。
5.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结合了不同材料的优点,以满足内固定物的多种性能要求。例如,将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或生物陶瓷材料复合,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在选择内固定物材料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骨折类型和部位等,同时结合医生的专业判断,以确保内固定物能发挥最佳的固定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