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主要包括梭形或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颅骨内板下血肿、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骨窗可见骨折线等。
1. 梭形或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梭形或双凸透镜形均匀高密度影,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通常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急性期因血液凝固呈典型高密度。
2. 颅骨内板下血肿:血肿紧贴颅骨内板下方,范围局限,常跨越颅缝但不跨越中线,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局部脑沟、脑池变窄或消失。
3. 中线结构移位:较大血肿可推挤大脑半球,导致中线结构如透明隔、第三脑室向对侧移位,移位程度与血肿体积及颅内压升高相关,通常超过5mm提示病情危重。
4. 脑室受压:血肿占位效应可压迫同侧脑室,导致脑室变形、狭窄甚至闭塞,严重时可引发对侧脑室代偿性扩张,提示颅内压急剧升高。
5. 骨窗可见骨折线:骨窗模式下常能发现颅骨线性骨折,骨折线多位于血肿同侧,常见于颞骨或顶骨,提示外力作用导致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撕裂。
硬膜外血肿起病急、进展快,一旦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需避免头部外伤,高危职业者应佩戴防护装备,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药以降低血管破裂风险。治疗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CT,监测血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避免过早剧烈活动或二次撞击。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护人员,确保康复过程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