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时肛门外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长期便秘、腹压增加、内痔脱出、直肠脱垂、肛门括约肌松弛等。
1. 长期便秘:粪便干结,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时可能导致肛门外翻。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喝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但需注意避免长期依赖。
2. 腹压增加:如怀孕、肥胖、长期咳嗽等,可使腹压升高,引起肛门外翻。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处理,如孕妇需注意孕期保健,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咳嗽者需治疗咳嗽病因。
3. 内痔脱出: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排便时内痔可能脱出肛门外,导致肛门外翻。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外用痔疮膏、栓剂,温水坐浴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 直肠脱垂: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向下移位,可出现肛门外翻。轻者可通过手法复位,加强盆底肌肉锻炼;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 肛门括约肌松弛:年龄增长、肛门手术损伤等因素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引起肛门外翻。可进行肛门括约肌锻炼,如提肛运动;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出现肛门外翻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