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所说的厌食症有别于厌食现象,它其实是指神经性厌食,是指一些人有意通过节食手段达到减肥或维持体重的目的而引发的一种进食障碍。高社会阶层人群、发达国家、城市发病率相对较高,多见于年龄在10至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该病属于精神性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什么样的情形才界定为厌食症,厌食症有什么反应?
1.起病隐匿:起病隐匿,以致家里人不易发现,最初患者仅是偶尔几次的不进食,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规律性的节食,以致出现进食后引吐,参加剧烈运动,吃减肥药、喝减肥茶,参加各种与减肥有关的活动,如学习班等,交流减肥经验,心得,体会,最后发展成条件反射,一听到吃饭就恶心、呕吐,总说自己不饿,体重明显减轻,营养缺乏。出现头晕、头昏、眼花低血糖等反应,稍活动就出汗。
2.体象障碍:厌食症的主要表现往往是围统体重减轻而进行的。患者由于长期刻意挖制食欲不敢吃饱,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食量进一步减少。随着“减肥”的深入而真的出现食欲减退现象。患者在发病早期,仅有体重减轻的现象,仍能正常工作学习,同时,由于刻意增加活动量、继续减肥、继续节食、体重持续下降。病程后期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产生浮肿、乏力、消瘦和心率减慢等症状,最后产生心、肝、肾、脑等器质性损害,然而至此病人仍然不愿进食,以致骨瘦如柴、皮包骨头、病情继续恶化,出现重度营养不良甚至并发其他躯体疾患如感染,严重者有死亡的危险。国外有人报告5%~10%的患者会死于自身的强迫饥饿,国内严重病例少见。
3.内分泌功能障碍:由于营养不良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少年女性常因月经初潮迟迟不来,来了月经的会出现闭经、乳房不发育,或停止发育或发育迟缓,男性少年儿童第二性征不明显,生长停滞。
4.其他:部分厌食症患者还伴有贪食发作,以及贪食发作后的引吐现象。
有心理症结。患者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害怕发胖,对自身的形象过分看重,对体重和体型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身材。因为对身体形象扭曲的认识,害怕吃东西会使体重增加,久而久之,对饮食产生恐惧心理。然而,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认为这是一种时尚,往往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因而不接受治疗,导致该症被忽视,贻误了治疗时机。
饮食过少。该症状判断标准是所摄入食物不足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食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①根本没有食欲,不思饮食,如强迫进食,常会发生恶心呕吐现象;②有食欲,但只吃少量食物就觉得胃里饱胀不适,从而不再进食;③食欲较强,腹中有饥饿感,但因害怕变胖而强迫自己不进食,比如隐藏或故意浪费食物;或者暴食之后,又千方百计把食物吐出,比如诱吐、服减肥药、泻药等。
体重过轻。判断依据是低于标准体重的15%。患者因摄入能量不足,从而导致身体消瘦,体重明显下降,最终出现体重过轻状况。担心自己患有厌食症的朋友可以自测一下,如果体重没有低于这个标准,是肯定不会被诊断为厌食症的。(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是用身高减去100后再乘以0.9,其中身高以厘米计。)
其他症状。患者因长期饮食过少,身体可能出现水肿;因体内缺乏脂肪,容易出现发冷、畏寒症状;能量不足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异常,造成毛发细疏或体毛过多;身体机能出现异常,如心脏功能下降、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心率失常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心血流量降低,脑血管供血不足,易造成晕厥;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减少甚或停止,男女都可能出现性欲缺乏等。
综上所述,厌食症的症状不难辨识,其危害也不容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拼颜值、拼身材的行列,大家都以瘦为美,朋友在一起,减肥是离不开的话题。但是减肥要有度,减肥不能以损害健康为代价。如果减肥减出来厌食症,连健康甚或生命都受到威胁了,那颜值、身材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