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维护需注意导管固定、穿刺点护理、避免感染、导管通畅性管理、活动限制及异常反应观察等。日常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定期评估导管功能,并关注肢体活动范围,以预防并发症并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 导管固定:定期检查敷料粘贴是否牢固,避免导管移位或脱落,若发现松动或污染需及时更换固定装置,操作时轻提导管避免牵拉。
2. 穿刺点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周用碘伏或洗必泰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透明敷料覆盖后标注更换日期,出现渗血渗液需缩短换药间隔。
3. 避免感染:输液前后用酒精棉片消毒导管接口15秒以上,禁止在导管附近穿刺采血,淋浴时使用防水保护套,出现寒战发热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4. 导管通畅性:每次使用后使用1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治疗间歇期每周维护封管,避免输液前后血液返流,发现阻力增大不可强行推注。
5. 活动限制:置管侧肢体避免提重物超过5kg及大幅度甩臂动作,禁止测量血压或扎止血带,睡眠时勿压迫导管,穿衣优先选择袖口宽松衣物。
6. 异常反应观察:出现置管处红肿热痛、上肢水肿、导管外露长度变化或输液疼痛时,立即暂停使用并就医,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排除血栓或渗漏。
保持导管维护记录本的完整更新,每次维护后确认导管外露刻度与原始记录一致。置管期间避免游泳、蒸桑拿等高温高湿环境,做核磁检查前需确认导管材质兼容性。按时返院进行专业维护,不可自行调整导管位置或注入非医嘱药物,治疗间歇期至少每7天完成一次冲管封管。如发现导管断裂或体内部分脱出,应立即反折离断处近心端并用胶带固定,迅速至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