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颗粒物,又称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细颗粒物的危害众多,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对免疫系统的危害、致癌风险等。
1.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细颗粒物可直接进入肺部,沉积在肺泡中。引发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长期接触还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进入血液的细颗粒物会引起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细颗粒物可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尤其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影响更为明显。
4. 对免疫系统的危害:长期暴露于细颗粒物环境中,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性疾病。
5. 致癌风险:有研究表明,细颗粒物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致癌性,如多环芳烃等,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减少接触细颗粒物的机会。如在雾霾天气时,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空调和空气净化器;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等。同时,政府也应加强环境治理,减少细颗粒物的排放,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