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髓炎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包括中央性颌骨骨髓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等。以下是对这些疾病的详细介绍:
1.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周脓肿的基础上发生。
急性期局部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伴有多个牙松动。
慢性期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孔,溢脓,有时排出小块死骨。
2.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多由下颌智齿冠周炎波及咬肌间隙而继发。
急性期下颌角区红肿、压痛,张口受限。
慢性期腮腺咬肌区呈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轻微压痛,可出现瘘管,有时从瘘管可排出死骨片。
3.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多因鼻咽癌或口腔颌面部癌肿进行大剂量放射治疗后引起。
局部皮肤萎缩、变薄,色素沉着,轻微触痛。
可出现持续性剧痛,多个牙松动、脱落,牙龈及黏膜破溃,可形成瘘管,长期溢脓。
4.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多为血源性感染,常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眶下及内眦部红肿,结膜充血、水肿,后期可有脓瘘形成。
全身症状明显,高热、寒战、哭闹、烦躁不安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以预防颌骨骨髓炎的发生。如已确诊颌骨骨髓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复查,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