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少引发尿路感染应根据饮水不足、局部卫生不良、憋尿、免疫力低下、尿道狭窄等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增加饮水、注意卫生、避免憋尿、增强免疫力、治疗尿道狭窄等。
1. 饮水不足:喝水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不能及时冲刷尿道,细菌容易在尿道滋生繁殖引发感染。应增加每日饮水量,保证每天尿量在 1500 - 2000 毫升。可多喝白开水、淡茶水等。通过大量饮水,增加排尿次数,利用尿液冲刷尿道,减少细菌停留。
2. 局部卫生不良:会阴部清洁不到位,细菌容易积聚,逆行进入尿道引发感染。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女性在经期更要注意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从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细菌带到尿道。
3. 憋尿:长期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细菌容易逆行向上感染尿道和膀胱。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不要长时间憋尿。有尿意时及时去厕所排尿,减少细菌在膀胱内滋生的机会。
4. 免疫力低下: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更容易入侵引发感染。通过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
5. 尿道狭窄:尿道狭窄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潴留易引发感染。对于尿道狭窄较轻者,可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术;严重者可能需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三金片,遵医嘱用药。
日常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