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痒可能是新生组织生长、局部血液循环恢复、炎症刺激、过敏反应、感染等因素导致,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保持清洁、避免抓挠、使用药物等。
1. 新生组织生长:伤口愈合过程中,新生的血管和神经等组织会不断生长,刺激周围的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瘙痒感。这是伤口愈合的正常生理现象。可通过轻轻拍打伤口周围皮肤来缓解瘙痒,避免直接抓挠,防止损伤新生组织。同时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2. 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受伤后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随着伤口愈合,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血液流动增加也可能导致伤口出现瘙痒。可以适当抬高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回流,减轻瘙痒症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热敷,如使用温热的毛巾,每次15 - 20分钟,每天2 - 3次,促进血液循环。
3. 炎症刺激:伤口愈合期间,局部可能存在轻微炎症,炎症因子刺激会引发瘙痒。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涂抹在伤口周围,起到消炎作用,缓解瘙痒。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加重炎症的表现。
4. 过敏反应:如果对伤口包扎的敷料、使用的消毒药水等过敏,可能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出现瘙痒。需及时去除过敏原,更换不过敏的敷料或消毒药水。症状严重时,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依巴斯汀片等抗过敏药物。
5. 感染: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伤口,引发感染,也会导致伤口瘙痒,同时可能伴有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去除感染坏死组织。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伤口愈合期间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饮食上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易过敏食物,以免加重瘙痒症状。若伤口瘙痒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