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黏膜糜烂出血可能是空气干燥、挖鼻习惯、鼻部炎症、外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改善环境、纠正习惯、药物治疗、处理外伤、治疗基础病等。
1. 空气干燥: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尤其是冬季室内开暖气或空调时,空气湿度降低,鼻黏膜水分易流失,变得干燥脆弱,从而引发糜烂出血。可使用空气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 40%-60%;也可在鼻腔内涂抹红霉素眼膏、复方薄荷脑滴鼻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遵医嘱用药,滋润鼻黏膜。
2. 挖鼻习惯:经常用手指挖鼻,会直接损伤鼻黏膜,破坏其完整性,导致鼻黏膜糜烂出血。要及时纠正挖鼻的不良习惯,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若已出现糜烂,可使用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剂清洗鼻腔,保持清洁,再用康复新液滴鼻、云南白药粉涂抹鼻腔,遵医嘱用药,促进黏膜修复。
3. 鼻部炎症: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炎症,会使鼻黏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容易引发糜烂出血。过敏性鼻炎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鼻窦炎可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鼻渊通窍颗粒,遵医嘱用药,控制炎症。
4. 外伤:如鼻部受到撞击、用力擤鼻等外伤,可能导致鼻黏膜破裂、糜烂出血。轻微外伤引起的,可先按压止血,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再涂抹金霉素眼膏、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遵医嘱用药,预防感染。
5. 全身性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全身性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鼻黏膜糜烂出血的风险。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会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氨肽素片、咖啡酸片,遵医嘱用药;血友病可能会补充凝血因子等。
日常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湿润,避免用力擤鼻、揉鼻。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若鼻黏膜糜烂出血情况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