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中枢神经引起的发烧可能是脑出血后吸收热、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1. 脑出血后吸收热:脑出血后,血液在脑组织内逐渐吸收,可引起机体出现吸收热,一般体温多在 38℃左右。可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如使用退热贴贴于额头、颈部大动脉处,或用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若体温超过 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胶囊、柴胡注射液等药物退热。
2. 中枢性高热:脑出血损伤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高热,体温可高达 40℃以上。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帽、冰毯等,降低脑部温度,保护脑组织。也可遵医嘱使用氯丙嗪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赖氨匹林散等药物辅助降温。
3. 肺部感染:脑出血患者多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易引发肺部感染导致发热。应加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等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氨溴索口服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化痰。
4.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等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要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尿袋和导尿管。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如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呋喃妥因肠溶片、三金片等进行治疗。
5. 褥疮感染:长期卧床局部受压导致皮肤破溃感染发热。需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褥疮部位进行清创换药。根据感染情况,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涂抹。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意识、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血常规、C 反应蛋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