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造影主要检查食管病变、胃部溃疡、胃部肿瘤、小肠梗阻、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
1. 食管病变:通过胃肠造影可清晰观察食管的形态、结构,能发现诸如食管炎、食管憩室、食管狭窄等情况。造影剂在食管内流动时,可显示食管黏膜是否光滑、有无充盈缺损等异常表现,帮助医生判断食管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2. 胃部溃疡:能准确显示胃部溃疡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在造影图像上,溃疡处会呈现出龛影,根据龛影的特征,如边缘是否规则、底部是否平整等,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溃疡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可能性较大,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胃部肿瘤:对于胃部肿瘤,胃肠造影可发现胃黏膜的改变,如黏膜中断、破坏等。还能观察到胃腔内的充盈缺损情况,了解肿瘤的大致范围。虽然不能确诊肿瘤的性质,但可以作为初步筛查手段,提示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如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4. 小肠梗阻:通过口服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小肠内的通过情况,能判断是否存在小肠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若造影剂在某一部位受阻,无法正常通过,结合患者的症状,如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有助于明确小肠梗阻的诊断。
5. 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对于一些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小肠闭锁等,胃肠造影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显示胃肠道的异常形态和连接关系,帮助医生了解畸形的具体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信息。
进行胃肠造影检查前,需按照医生要求做好准备。检查前禁食禁水一段时间,以保证胃肠道内清洁,利于造影剂更好地显影。检查时要积极配合医生指示,保持正确体位,以便获取清晰准确的图像。检查后适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体外。若检查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