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的CT表现主要包括低密度影、占位效应、钙化、强化方式及囊变坏死等,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呈现的特征存在差异。
1. 低密度影:CT平扫常显示肿瘤区域呈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影,与正常脑组织对比明显,主要由肿瘤细胞增殖导致局部含水量增加或坏死液化引起。
2. 占位效应:肿瘤生长可压迫周围结构,表现为中线移位、脑室变形或脑沟消失,伴随周围水肿时占位效应更显著,水肿带呈指状低密度区。
3. 钙化:约10%-20%的胶质瘤可见钙化灶,多见于少突胶质细胞瘤,CT表现为斑点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分布不规则,偶伴囊变或出血。
4. 强化方式:增强扫描时,高级别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多呈不规则环形强化,中心坏死区无强化;低级别胶质瘤强化较弱或不强化,少数可见均匀强化。
5. 囊变坏死:恶性胶质瘤易出现囊变及坏死,CT表现为病灶内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界不清,合并出血时密度不均匀,可见液-液平面或混杂信号。
对于疑似或确诊脑胶质瘤的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定期影像学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需注意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的加重或新发情况,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或尝试未经验证的疗法。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及适度锻炼有助于提升机体抵抗力,同时需重视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情绪,以积极态度配合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