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CT可以检查出肝囊肿、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肝血管瘤、肝脓肿、肝转移瘤、肝包虫病等。这些疾病通过CT影像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信息可辅助诊断或筛查。
1. 肝囊肿:肝CT能清晰显示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光滑,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多为先天性或退行性病变,通常无症状。
2. 脂肪肝:CT检查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严重时肝实质密度低于脾脏,可明确脂肪浸润的范围和程度,提示代谢异常或酗酒等诱因。
3. 肝硬化:CT可见肝脏表面结节状凹凸不平、体积缩小、肝叶比例失调,伴门静脉增宽或脾大,提示慢性肝损伤后的纤维化改变。
4. 肝癌:CT平扫多呈低密度占位,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特征,可发现肿瘤大小、位置及是否侵犯血管,适用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筛查。
5. 肝血管瘤:CT平扫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呈边缘结节状强化并向中心填充,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无需治疗。
6. 肝脓肿:CT表现为圆形低密度灶,增强后壁环形强化,内部可见气体或液平,多由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需结合发热等症状诊断。
7. 肝转移瘤:CT可见多发病灶,密度不均,增强后呈环形强化,原发癌病史如结直肠癌、肺癌可帮助明确转移性质。
8. 肝包虫病:CT显示囊性病灶伴内部分隔或子囊,囊壁钙化,增强后无强化,常见于畜牧区,与寄生虫感染相关。
肝脏健康需要日常关注和科学管理。长期饮酒、高脂饮食、肥胖或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CT或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病变。若出现腹痛、黄疸、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需控制体重、戒酒、避免滥用药物,并接种肝炎疫苗以降低肝病风险。医生会根据CT结果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