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肝硬化的CT表现主要包括肝脏形态改变、肝实质密度不均、门静脉增宽、肝裂增宽、脾大及再生结节、侧支循环形成等。
1.肝脏形态改变:早期肝硬化患者CT可显示肝脏表面呈结节状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如右叶萎缩、左叶或尾状叶代偿性增大,肝边缘变钝,整体体积缩小或局部形态异常。
2.肝实质密度不均:CT平扫可见肝实质内弥漫性斑片状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因纤维化区域血供减少,可能出现不均匀强化,呈现马赛克样改变。
3.门静脉增宽:门静脉主干直径超过13mm正常为8-12mm,分支迂曲扩张,部分患者伴有门静脉高压时可见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增粗。
4.肝裂增宽:肝叶间裂、胆囊窝等肝内裂隙因肝萎缩而增宽,宽度常超过10mm,肝门区结构显示更清晰。
5.脾大:脾脏长径超过12cm或厚度超过5cm,部分患者伴有脾功能亢进相关征象。
6.再生结节及侧支循环形成:再生结节在CT平扫中多呈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可轻度强化;侧支循环如胃底静脉曲张、脐静脉开放等较少见,需结合门静脉成像CTPV明确。
早期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影像学变化,严格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饮食应低脂、高蛋白且富含维生素,出现腹水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需预防消化道出血,避免进食粗糙食物。根据医生建议规范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并筛查肝癌风险。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同时需注意情绪调节以减少心理压力对肝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