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主要包括柱状扩张、静脉曲张型扩张、囊状扩张、支气管壁增厚、黏液嵌塞、树芽征及马赛克征等。这些影像学特征可单独或合并存在,反映不同病理阶段的支气管结构异常。
1. 柱状扩张:CT显示支气管呈均匀的管状增宽,管壁相对光滑,与伴行的肺动脉形成印戒征,即扩张的支气管横断面直径超过相邻肺动脉的1.5倍,多见于轻度或早期病变。
2. 静脉曲张型扩张:表现为支气管管腔呈不规则串珠样改变,局部膨大与狭窄交替出现,形似静脉曲张,提示支气管壁弹性组织破坏及纤维化加重。
3. 囊状扩张:支气管末端呈囊状或葡萄串样膨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囊内可见气液平面,常伴周围肺组织纤维化,多见于严重或晚期病例。
4. 支气管壁增厚:CT可见支气管壁呈环形或线状高密度影,厚度超过1mm,多因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导致黏膜水肿、黏液腺增生及纤维组织沉积。
5. 黏液嵌塞:扩张支气管内充满黏液时,CT显示为柱状或分支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可形成指套征,常见于合并感染或分泌物清除障碍者。
6. 树芽征:表现为小叶中心分布的微小结节与分支状线影相连,形似春天树枝发芽,提示细支气管内黏液或炎性分泌物滞留,多伴随感染急性加重。
7. 马赛克征:肺部出现片状低密度区与正常肺组织混杂,反映小气道阻塞引起的空气潴留和血流灌注不均,需与间质性肺疾病鉴别。
对于确诊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需重视日常呼吸道管理。保持环境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有助于减少气道痉挛。规律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可改善肺功能,而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能有效预防感染急性发作。出现痰量增多、发热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长期随访中需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病变进展,同时控制合并症如胃食管反流或免疫缺陷,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个体化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