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积水在CT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张、间质水肿、脑沟变浅或消失、中线结构移位、脑实质变薄等。
1. 脑室扩张:脑积水最典型的CT表现为脑室系统对称性或不对称性扩大,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梗阻性脑积水可见导水管狭窄或第四脑室出口阻塞,而交通性脑积水则表现为全脑室系统均匀扩张,伴脑室周围低密度影。
2. 间质水肿:CT可见侧脑室周围白质区片状低密度影,呈毛玻璃样改变,由脑脊液经室管膜向脑实质渗透引起。急性脑积水时该征象更明显,慢性期可能因代偿作用而减轻。
3. 脑沟变浅或消失:脑脊液压力升高导致脑组织受压,CT显示脑表面脑沟、脑池变窄甚至消失,需注意与脑萎缩鉴别,后者脑室扩大但脑沟增宽。
4. 中线结构移位:继发于占位性病变如肿瘤或囊肿的梗阻性脑积水可能压迫中线结构,CT可见透明隔、第三脑室等中线标志向对侧偏移,同时伴随原发病灶的异常密度影。
5. 脑实质变薄:长期慢性脑积水可导致脑组织受压萎缩,CT表现为脑皮质变薄、白质体积减少,脑回扁平,常见于先天性脑积水或未及时治疗的病例。
早期发现脑积水需结合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影像学特征综合判断。患者若出现持续性头痛、步态不稳或认知功能下降,应及时就医并完善影像检查。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CT评估脑室变化,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或延误手术时机。日常需注意预防颅脑外伤、控制颅内感染及高血压等原发病,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以降低继发性脑积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