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蛋白尿是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g,其原因包括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等。
1. 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蛋白滤出增多。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控制血糖、血压,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2.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功能受损,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抗炎,保护肾小管功能。
3. 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病变,如肾小球肾炎合并肾盂肾炎。治疗需同时针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进行。
4. 溢出性蛋白尿:血液中出现异常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产生的轻链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如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5. 组织性蛋白尿: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如肾梗死、炎症等。需治疗原发疾病,缓解组织损伤和炎症。
出现大量蛋白尿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饮食上应注意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