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第一次发现尿中有蛋白后就很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的患者却心很大,发现尿蛋白阳性后但没有任何症状就忽略不管了,这都是不对的,如果第一次发现尿蛋白尿阳性后应该第一时间去肾内科门诊就诊,那么尿蛋白阳性是怎么回事呢?有哪些因素可以造成蛋白尿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大家都知道,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蛋白的分子较大,肾脏是无法过滤蛋白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肾脏出现了滤过问题,最终成人尿液中会出现少量蛋白,尿常规检查如果不能检测出尿液中有蛋白,尿常规报告中“蛋白”一项应为阴性,一旦尿中蛋白量升高,可以被检测出来,尿常规中“蛋白”就会呈阳性。
尿蛋白阳性的原因如下。
1.肾小管功能受损。它包括各种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例如止痛剂肾病、痛风肾等肾脏损害。
2.肾小球疾病,包括各种急性慢性肾炎,比较典型的就是糖尿病肾病,除此之外还有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这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大分子物质滤过增加所致。
3.肾结石也会导致尿蛋白阳性。如果患者是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则大小分子量蛋白均可以被滤过出现在尿液中。
4.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会有尿急尿频尿不尽的症状,它可以引起尿蛋白排泄量增加。
5.横纹肌溶解所致。这种疾病会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也可以导致尿蛋白增高。
6.生理性蛋白尿。食用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一个“+”。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出现尿蛋白阳性的病因也有所了解了,不论是生理性的蛋白尿还是病理性的蛋白尿,单凭自身是无法分辨的,需要去医院进行复诊确认,肾脏疾病早期症状一般很隐匿,患者有时候并不能发现,但一旦检查出来并确诊是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则应该配合医生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