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是指主动脉瓣开放幅度变小,导致左心室向主动脉射血受阻的一种心脏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先天性主动脉瓣结构异常、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变、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1. 先天性主动脉瓣结构异常:
这是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原因之一。部分人在出生时主动脉瓣就存在结构异常,如二叶式主动脉瓣,这种异常的瓣膜在长期的血流冲击下,容易发生增厚、钙化,从而导致主动脉瓣狭窄。
2. 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的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瓣膜逐渐增厚、硬化,弹性降低,导致瓣口狭窄。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3.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热可累及心脏瓣膜,导致瓣膜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引起主动脉瓣狭窄。在我国,风湿性心脏病曾是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有所下降。
4.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可引起瓣膜损伤,产生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可能会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主动脉瓣狭窄相对较少见。
5. 其他罕见原因: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也可能累及主动脉瓣,导致狭窄,但这种情况罕见。
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