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红色的小点点不痛不痒,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毛细血管扩张、樱桃状血管瘤、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蜘蛛痣等。
1. 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或黏膜表面的毛细血管发生持久性扩张,形成红色或紫红色点状、斑状或细丝状损害。可能与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激素变化、某些皮肤病等有关。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注意皮肤保湿,必要时可就医进行激光治疗。
2. 樱桃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血管增生性疾病,表现为深红色的丘疹,通常直径为1~5毫米。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皮肤老化有关。一般无需治疗,若影响美观,可通过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
3.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等。发病原因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等过敏原有关。需避免接触过敏原,根据病情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皮肤表现为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可融合成片。病因包括免疫因素、感染、药物等。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输注血小板等。
5. 蜘蛛痣:是一种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中央为一红点,周围有向四周辐射的毛细血管,形似蜘蛛。常见于肝硬化、急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的妊娠期妇女。对于肝脏疾病引起的蜘蛛痣,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妊娠期妇女出现的蜘蛛痣,一般在分娩后可自行消退。
如果身上出现红色小点点,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饮食均衡,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