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注射疫苗后发烧可能是疫苗反应、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肺炎、中耳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
1.疫苗反应:这是宝宝注射疫苗后发烧较为常见的原因。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出现,体温多在38.5℃以下,持续1 - 2天。可通过多喝水、温水擦浴等方式降温。如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
2.上呼吸道感染: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免疫力可能会暂时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烧、咳嗽、流涕等症状。除了降温处理外,还需根据感染类型进行治疗。如为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如为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
3.幼儿急疹:多发生在6 - 18个月的宝宝,在接种疫苗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开始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 - 40℃,持续3 - 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出现皮疹。发热期间主要是对症处理,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剂、复方锌布颗粒等。
4.肺炎:如果宝宝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是肺炎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红霉素肠溶胶囊等,同时根据体温情况使用退烧药。
5.中耳炎:宝宝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发烧、哭闹、抓耳等症状,可能是并发了中耳炎。需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呋辛酯片、罗红霉素分散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同时可使用退烧药控制体温。
宝宝注射疫苗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让宝宝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宝宝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