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和硬脑膜外血肿在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存在区别。
1.病因:脑震荡多由于头部受到轻度暴力的打击后,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硬脑膜外血肿主要因颅骨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
2.症状:脑震荡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半小时,醒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硬脑膜外血肿则常表现为意识障碍,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即伤后原发性昏迷,经过一段意识好转或清醒期后,再度昏迷,同时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3.诊断:脑震荡主要依据头部外伤史和短暂的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除了头部外伤史和意识障碍外,还需依靠头颅 CT 检查,可见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
4.治疗:脑震荡一般以休息为主,对症治疗,如头痛者给予镇痛药,呕吐者给予止吐药;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则根据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病人的意识状态等因素决定,小的血肿可保守治疗,大的血肿或有脑疝形成者需手术治疗。
5.预后:脑震荡多数病人在 2 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硬脑膜外血肿的预后取决于血肿的大小、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如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头部受伤后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同时,受伤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