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感染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生殖器官感染,可能是病原体侵入生殖道、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孕期卫生不良、产程过长或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抗感染治疗、加强营养支持、保持会阴部清洁、及时处理局部病灶等。
1.病原体侵入生殖道:产褥期,病原体可经生殖道上行感染,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遵医嘱用药,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2.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产后产妇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应加强营养支持,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孕期卫生不良:孕期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导致生殖道内细菌滋生,增加感染的风险。需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
4.产程过长或产后出血:产程过长或产后出血会使产妇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同时也容易导致病原体侵入。要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5.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后,阴道内的病原体会更容易上行感染。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应及时就医处理。
产褥期感染需要引起重视,产妇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以促进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