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子和鹅口疮是两种常见的婴幼儿口腔问题,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传染性、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1.发病原因:
马牙子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鹅口疮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多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口腔不洁、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
2.症状表现:
马牙子通常出现在新生儿的牙龈或上颚,表现为黄白色的米粒大小的颗粒,一般无不适感。鹅口疮可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可见局部潮红、粗糙,患儿可伴有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等症状。
3.治疗方法:
马牙子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会在数周后自行消失。鹅口疮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制霉菌素混悬液等,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4.传染性:
马牙子不具有传染性。鹅口疮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
5.预后:
马牙子不会对婴幼儿的健康产生影响,会自然消退。鹅口疮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蔓延至咽喉、气管、食管等部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婴幼儿的口腔问题,家长应密切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幼儿的口腔清洁,喂奶后及时清洁口腔,避免滥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