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下出血是指结膜下的微血管破裂出血,在球结膜下形成鲜红色或暗红色的片状出血。结膜下出血可能是外伤、高血压、眼部炎症、剧烈咳嗽、酗酒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局部冷敷、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眼部清洁、遵医嘱使用药物等。
1.外伤:眼睛受到外力撞击或揉搓,可能导致结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受伤行为,避免进一步损伤。如果出血较轻,一般可自行吸收;若出血严重,应及时就医。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弹性降低,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等,同时注意低盐饮食,适量运动。
3.眼部炎症: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炎症可能引起结膜下出血。需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等,以消除炎症。
4.剧烈咳嗽:剧烈咳嗽时,胸腔内压力升高,可能导致眼部血管压力增大,引起结膜下出血。应治疗咳嗽的病因,如止咳祛痰,遵医嘱用药,如氨溴索口服液、复方甘草片、川贝枇杷膏等。
5.酗酒:酒精可使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应避免酗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外伤和过度用眼。如果出现结膜下出血,不要惊慌,多数情况下可自行吸收。但如果出血频繁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