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时肛门裂开出血可能是大便干结、肛门局部外伤、肛裂、痔疮、肛窦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饮食、局部用药、坐浴、手术治疗等。
1.大便干结:由于饮水过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大便干燥,排便时过于用力可能会引起肛门裂开出血。应增加水分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如香蕉、苹果、芹菜等,遵医嘱用药,如麻仁润肠丸、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2.肛门局部外伤:如异物插入、过度擦拭等,可能导致肛门损伤,出现裂开出血的情况。需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避免感染,遵医嘱使用碘伏消毒,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肛裂:长期便秘、腹泻等可能引起肛裂,导致排便时肛门疼痛、出血。可通过坐浴缓解症状,遵医嘱使用消酸甘油软膏、硝苯地平软膏、地尔硫卓软膏等药物促进肛裂愈合。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痔疮:内痔或外痔在排便时受到摩擦,可能会破裂出血。可使用痔疮膏、痔疮栓等药物治疗,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栓、普济痔疮栓等。同时,要注意避免久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5.肛窦炎:肛窦部位发生炎症,排便时可能会刺激肛门,导致裂开出血。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同时可配合温水坐浴。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果肛门裂开出血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