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血钙降低、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不足、血镁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调整饮食、控制惊厥、补充镁剂等。
1.维生素D缺乏:小儿户外活动少,日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等,都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如维生素D滴剂、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胆维丁乳等。
2.血钙降低:当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下降,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则血钙继续降低,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手足抽搐症。可遵医嘱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碳酸钙D3片、乳酸钙颗粒等。
3.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不足:在维生素D缺乏早期,甲状旁腺急剧代偿,分泌增加,以维持血钙正常。当维生素D继续缺乏,甲状旁腺功能逐渐衰竭,不能维持血钙正常,导致血钙降低,引起手足抽搐症。需就医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血镁降低:血镁降低时,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手足抽搐症。可遵医嘱补充镁剂,如硫酸镁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氯化镁胶囊等。
5.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小儿大脑皮质发育未完善,对皮层下中枢的抑制作用较弱,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易出现手足抽搐症。应尽量避免刺激因素,保持环境安静。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多晒太阳,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当孩子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