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方面存在区别。
1.发病原因: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
2.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多表现为皮肤紫癜,常对称分布,可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
3.实验室检查:过敏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正常,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
4.治疗方法:过敏性紫癜主要是去除致敏因素,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病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输注血小板等治疗。
5.预后情况:过敏性紫癜多数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复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有关。
无论是过敏性紫癜还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都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复查,以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