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和腱鞘炎是两种常见的手部疾病,它们在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1.病因:
腱鞘囊肿的形成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有关,可能是由于长期的损伤、炎症刺激或局部营养不良导致的。而腱鞘炎主要是由于手部过度活动、反复摩擦,引起腱鞘发生炎症反应。
2.症状:
腱鞘囊肿通常表现为局部出现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一般无明显疼痛,但若压迫周围神经或组织,可能会引起疼痛和麻木。腱鞘炎则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疼痛、肿胀、压痛,手指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弹响或卡顿。
3.诊断:
腱鞘囊肿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局部肿块,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有时可透光。B 超检查可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腱鞘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通过检查可发现腱鞘部位的压痛,手指活动受限。
4.治疗:
腱鞘囊肿较小且无症状时,可观察随访;若囊肿较大或引起症状,可采用穿刺抽吸、注射药物或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腱鞘炎的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热敷、理疗等,疼痛明显时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5.预后:
腱鞘囊肿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有复发的可能。腱鞘炎经过及时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但如果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腱鞘狭窄,影响手部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手部过度劳累,注意保暖。如果出现手部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