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下肢不适,如畏寒、发凉等。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疼痛、乏力,迫使患者停下休息,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但再次行走后又会出现。当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患者在休息时也会出现下肢疼痛,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称为静息痛。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最终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出现坏疽。
若出现了坏疽,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坏疽范围较小,可先进行保守治疗,如控制感染、改善血液循环等。如果坏疽范围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截肢术。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戒烟,因为吸烟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适当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下肢保暖,避免受寒;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如果出现下肢疼痛、发凉、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