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病急剧,寒战、高热、体温骤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妄等。
一、鼠疫的症状
1. 腺鼠疫:最为常见,除全身症状外,受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特点。好发部位依次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颈部及颌下淋巴结,多为单侧。淋巴结肿大与发热同时出现,表现为迅速的弥漫性淋巴结肿胀,典型的表现为淋巴结明显触痛而坚硬,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周围组织显著水肿,可有充血和出血。
2. 肺鼠疫:原发性肺鼠疫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达40℃~41℃,伴剧烈胸痛、咳嗽、咳痰,痰为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呼吸急促,发绀。继发性肺鼠疫是在腺鼠疫或败血症型鼠疫症状基础上,病情突然加剧,出现原发性肺鼠疫呼吸系统表现。
3. 败血症型鼠疫:多继发于肺鼠疫或腺鼠疫,为最凶险的一型。起病急骤,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皮肤黏膜广泛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胃肠道出血等,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
4. 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眼鼠疫、脑膜型鼠疫等,均少见。
2.鼠疫的治疗
一旦怀疑或确诊鼠疫,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目前,链霉素是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也可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同时,应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和接触史。在鼠疫流行地区,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病死动物,做好防鼠、灭鼠工作。